ESBI

什麼是ESBI四象限理論?

帶你更了解自我定位


關於ESBI象限

 

富爸爸,有錢有裡

ESBI 象限這個觀念,最早是由《富爸爸,有錢有理》這本書來的。

這四個象限代表這個社會上的四種賺錢模式。

接下來我會一一來探討這「四個象限」。

象限小故事

為了幫助大家快速了解什麼是 ESBI 象限,現在我要來講個阿笨的故事:

( 如果覺得字太多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解釋 )

水果行

阿笨是一名高中生,高中畢業後不想念大學,於是在家附近找工作,不久也很順利找到一間水果行的工作,隔天就開始上班。阿笨很聰明,前輩們教他做的很快就能融會貫通,沒多久幾乎店裡的大小事他都學會了。

有一天,他想到既然自己學了那麼多,也熟悉整個運作的模式,那不然自己也來當老闆好了,至少這樣不用再一天到晚替老闆做牛做馬,然後還是領固定的薪水。

結果後來阿笨找了幾個比較要好的同事,在附近開了一家水果行。不過沒多久阿笨有發現一些問題,店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一個人在打理,而那些被他找來的員工們整天只會混水摸魚,客人來了不招呼,甚至有時候會偷吃店裡的水果。

阿笨覺得這樣再下去不行,於是他決定要改革。他把那些混水摸魚的員工全部炒魷魚,應徵了幾個認真向上的年輕人,並引入了系統化的制度,把每顆水果都標上條碼,嚴格控管貨物與現金。另外也增設了上下班打卡制度,管制每位員工的到勤與工作狀況。

沒想到經過改革後,阿笨的店生意越來越好,收入也十分穩定。於是某一天,阿笨把店裡其中一位年輕人叫過來,任命他為店長,每個月薪水加倍,一個月跟自己回報一次店營收就好。這時候的阿笨,就算沒有到店裡,每個月還是都會有錢流入他的口袋。

阿笨對於自己的成就感到很開心,想要再複製一家同樣的店,但是一想到要重新開始就覺得很累。於是他決定換個方式,開始研究一些也正在努力成長的水果行,找了幾家他覺得很有潛力的,並跟老闆表示自己願意提供資金與經驗,每個月抽取一定比例的營業額就好,於是阿笨又多了一項被動收入

E象限

1、解釋

阿笨的故事中,最剛開始在水果行工作時,就是屬於 E 象限。

E 代表 Employee,也就是雇員, 為別人工作並領取固定薪資

2、具備的能力

身為一位員工,最簡單要有的能力為以下兩點:

  • 學習力
  • 執行力

雇員是門檻最低的象限,幾乎每個人的起點都在這。

基本上,一個員工要替老闆做事,只需要學習完後執行,等做的不錯,老闆把你升職,就會學習到更多東西,都學會後再繼續執行,就這樣不斷地輪迴。

3、風險與報酬

先讓我們來看看 E 象限的報酬示意圖:

E象限報酬

員工在風險與報酬上會有這幾種特性:

  • 報酬相對有限:員工每個月不管做多還是做少,都只能領到固定的薪水。可能偶爾會有額外的獎金,但在整體的報酬上起伏也不會太大。
  • 短期風險性低:一位員工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每個月就都能領到薪水,公司整體的營運狀況與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就算公司真的出了狀況倒閉,或是自己在職場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只需要再找下一份工作即可。在短期的風險上相對較低。
  • 長期風險性高:一份固定的薪資,對於養活自己不算是一件難事。但是當自己擁有其他需要照顧的人( 父母、小孩… )時,固定的薪水就會顯得不足,也許一生就會被金錢所綁死,背負著壓力而失去了自由。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想結婚或是生小孩的其中一項原因。

4、問題與迷思

據統計,90% 的人們都屬於 E 或是 S 象限,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

我覺得可以從台灣的教育體制來探討,簡單歸成以下兩點:

  • 日治時期的奴性教育:在日治時期前,台灣人的教育還不算普及,直到日本在台的一些教育政策與建設實施後,台灣的教育才逐漸普及。但是當時的狀況是日本「統治」台灣,很理所當然的會在教育中灌輸較多的「奴性思想」。而這樣子的教育深植在台灣人的心中,所以一直到現在 E 象限的人還是居高不下。
  • 美國引進的教育模式 :台灣在戰後,有一段時間被稱為「美援時期」,當時美國為了幫助台灣興建一些基礎建設,於是在台灣設立工廠,並引進專門訓練員工的培訓模式。而這項模式也間接影響到台灣的教育體制,持續至今。

5、E象限的獨白

每個象限都有屬於每個象限的故事,這個影片是屬於 E 象限的獨白,看完後可以讓你更了解 E 象限。

S象限

1、解釋

阿笨後來決定自己出來開一間店,就轉變到了 S 象限。

S 代表 self-employee,也就是自雇者,擁有專長而能為自己工作賺錢

例如:自己開業的醫生、律師、在家工作的 SOHO 族、Youtuber。

2、具備的能力

要成為一個自雇者,又比雇員多需要幾個能力:

  • 行銷力
  • 業務力
  • 表達力
  • 形象力
  • 競爭力

S 象限講白了就是做自己專長或是喜歡的事,但是當大家都想成為 S 象限時,就必須擁有這些能力才得以生存。

3、風險與報酬

一樣先讓我們來看看 S 象限的報酬示意圖:

S象限報酬

身為自雇者在風險與報酬上有以下這幾點:

  • 累積財富能力高:相較於 E 象限的人,S 象限的人能夠累積財富的能力較高,因為他們不會被固定的薪資所綁住。基本上「努力」是可以跟「報酬」成正比的。
  • 報酬波動大且有天花板:S 象限的人有個特點,就是所有事情都得「靠自己」。工作一天就只有一天的收入,而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這也就導致 S 象限所獲得的報酬波動會較大;而也因為一個人在固定時間內能做的有限,所以報酬會有天花板的限制。

4、問題與迷思

S 象限可以說是進入 B 與 I 象限的大門,然而比起 E 象限,S 象限的人數又再更少了,為什麼?

我覺得可以歸咎兩個原因:

  • 人的本性:大部分 E 象限的人,都會選擇安於現狀,因為恐懼而不去冒險正是人的本性;另外,我前面有說到自雇者只要不工作就不會有收入,然而慵懶剛好也是人的本性。
  • 能力不足:成為自雇者必須有自己的一套專業,然而大多數人都不太願意花時間獲取更多、更深的能力,導致「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的情況,如此一來要成為一位自雇者的難度將會更高。

5、S象限的獨白

跨入 S 象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讓我們來看看關於 Youtuber 的故事:

B象限

1、解釋

阿笨後來引進系統化的方式,就是進入了 B 象限。

B 代表 Business Owner,也就是企業主,運用系統化的方式讓別人替自己賺錢

2、具備的能力

身為一個企業主,不但要具備前面的所有能力外,還需具備:

  • 整合能力
  • 管理能力
  • 策略能力

另外還需要更多的財商知識、更高的抗壓性,還有健康的身體。

3、風險與報酬

這是 B 象限的報酬示意圖:

B象限報酬

身為一位企業主的風險與報酬如下:

  • 被動性報酬高:也許自己原本在固定的時間只能做固定的事、賺到固定的報酬,但企業化後固定的時間可以讓更多人做更多的事、賺更多的報酬。而也因為企業主是讓別人替自己工作賺錢,所以得到的報酬是所謂的「被動收入」。
  • 社會責任大:一個企業就像在養一群人,假使公司經營不善倒閉,老闆所要付的社會責任非常大,這也讓企業主身上所背負的壓力更加巨大。

4、問題與迷思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 B 跟 S 很像,都算是自己當老闆,

但其實 B 象限與 S 象限最大的差異在於:

  • 系統:B 象限是將整個流程系統化,並訂定一套 SOP。有了系統化的流程後,就能夠「借力使力」,運用他人的時間替自己工作。
  • 領導:「如果你能雇用別人為你做事,並且他們能做得比你更好時,為什麼要自己做呢?」所以 B 象限不必什麼都自己來,而是去思考「who (能讓誰來做)」以及「how (讓他們如何做)」。

5、B象限的獨白

麥當勞是一個很經典的 B 象限例子,而它又是如何從 S 象限轉到 B 象限的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I象限

1、解釋

當阿笨願意提供資金給其他正在成長的水果行時,就進入了 I 象限。

I 代表 Investor,也就是投資人, 利用錢幫自己賺錢

2、具備的能力

身為 I 象限的人,最好是擁有 B 象限的所有能力,再另外加上:

  • 觀察力
  • 判斷力
  • 獨立思考能力

沒有任何人能告訴你投資什麼一定會賺,

這時候就必須親自去觀察研究,仔細判斷,並建立一套自己的邏輯。

3、風險與報酬

這是 I 象限的報酬示意圖:

(單純是示意圖,如果實際上報酬圖長這樣最好三思)

I象限報酬

對於 I 象限的風險與報酬,並不固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

  • 被動報酬:投資是利用錢替自己賺更多的錢,屬於被動收入的一種。
  • 風險報酬相關性高:投資世界中不變的道理,「零風險零報酬,低風險低報酬,高風險高報酬」。

4、問題與迷思

投資的世界中,最讓大多數人分不清的正是所謂「投資」與「投機」。

讓我簡單教你區隔:

  • 投資:投入資金之前,可以確定未來會有「穩定的現金流」;也可用明確的投資報酬率當指標。
  • 投機:投入資金之後,並「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主要利用價差來獲利。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我比較喜歡以公司本質去進行長期「投資」,而非投機,那我蠻推薦你去聽聽看免費的【BOS價值投資分享會】,會對於投資有不一樣的想法。

5、I象限的獨白

這兩位在投資市場中屬於完全不同的流派,來看看他們如何交手切磋:

結論

看完了以上那麼多,有沒有對 ESBI 象限有更深入的了解呢?

現在就讓我為你統整一下重點。

1、OPT & OPM

E、S 象限跟 B、I象限最大的差異是什麼?B、I 象限是運用 OPT ( other people’s time ) 以及 OPM ( other people’s money )。

可以看看這張各象限的報酬示意圖:

ESBI象限

E、S 象限因為是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與金錢,報酬自然也會有限,學習運用他人的時間與金錢才得以將規模擴大,獲得更多報酬。

不過單單用運用 OPT 與 OPM 並不符合人性,人性就是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會珍惜,所以才容易導致失敗。

在運用 OPT 與 OPM 時,也不要忘了運用 MB ( my brains ) 與 MT ( my time ),惟有自己付出,真正融入其中,成功的機率才會高。

2、獲得的錢 = 提供的價值

四個象限中,B 象限往往是最有錢的,為什麼?

因為一個人能夠擁有多少錢,在於他提供的價值

  • E 象限:為公司的一小部份提供價值
  • S 象限:為自己能夠負擔的部分提供價值
  • B 象限:為整個企業的所有人與這個社會提供價值
  • I 象限:為幾間公司的資金部分提供價值

如此看來,應該就知道為什麼 B 象限會最有錢了吧?

3、按部就班並具備能力

此書中,作者認為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是照著 E、S、B、I 象限一步一步走。

但是一般人總是還不具有該象限的能力,就等不及想一步登天,看看多少 E 象限的人想直接進入 I 象限,然而最後都以失敗收場。

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累積成長,「急」往往只會導致失敗,持續學習,當具備該象限的能力時,進入此象限也將游刃有餘。

什麼是ESBI四象限理論?帶你更了解自我定位 2

在〈什麼是ESBI四象限理論?帶你更了解自我定位〉中有 6 則留言

  1. 請問版主認為I跟S象限的人
    您會比較建議傾向哪一種
    但感覺好像也會有共同是兩種象限的人對嗎~

    1. 我是覺得每個象限都有他的意義與價值,沒有優劣之分。而且我認識在S象限的人,大多也都有接觸I象限,就像你說的,同時橫跨多個象限的人也是不少的!

  2. 看標題就知道是經典書籍的分享!不過結合了自己的內容和想法,非常有意思:D
    願你我都能成功從E, S象限往B, I象限發展~ 謝謝分享~

    另外個人對你文中「投機」定義有些異意。
    若你在市場裡看到一張被低估的股票,且深入了解該公司的財務狀況並專研該公司的營運後,決議買下這張被低估的股票,適逢幾個月或幾年之後,公司股價高於合理價甚至昂貴價時再賣出。此狀況版主仍定義為投機嗎?

    1. 我自己是認為「投資」就是「投入資本」,讓錢去滾錢,產生文中所說的「穩定現金流」;而「投機」則是「投入機會」,任何的標的物在低價時可以算是一種「機會」,利用這個機會賺取金錢我會稱為「投機」。

      另外,我認為「投資」跟「投機」是可以同時並存的,假如你買下這張被低估的股票,而這張股票在成長時你有因此領到穩定的股利,可以算是種「投資」;而當股價高於合理價時賣出,這個低買高賣也能算是「投機」。市場中正是因為可以自由選擇「投資」或「投機」,所以才有它的無法預測性。

      雖然「投機」字面上給人的印象可能不太好,但是我認為「投資」跟「投機」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可能一次投機賺到的錢大於好多年的投資,端看自己怎麼想囉。

      謝謝你提出疑問,讓我知道我文中可能有解釋不清或是容易讓人誤會的部分,我未來會更注意的!

  3. 小傅老師的案例很棒喔!
    影片中的我覺得他真的是走過E→S→B象限的,
    反倒沒有計劃進入I象限(不過從訪談小傅老師影片,他是具有I象限能力)。
    S、B象限影片也選得很好,版主整理資料的功力果然很強!

發佈回覆給「Dean Huang」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內容已被保護!
文章目錄
返回頂端